抑郁症患者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?
说到抑郁症,我想起曾经和一位朋友的聊天,他有调侃道:“治疗抑郁症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,或许可行的是,把抑郁症患者整焦虑了,然后治疗他的焦虑症。
难道就如我那朋友的玩笑话,对于抑郁症,真的没有特别好的办法吗?想来,自喜剧罗宾·威廉斯和翻译家孙仲旭离世,关于抑郁症我们攒了太多的问题了。
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看,抑郁其实是对丧失的一种哀悼。如果说一个人抑郁了,你让他赶快好起来,就等于剥夺了他对丧失的哀悼。
抑郁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是,他们都试图尽可能长地躲藏在“一切正常”的表象后面,他们巨大的自控能力和强大的意志,仍然使他们去履行每日的义务和要求,而把他们的病痛留给自己,不让身边的人有所察觉。这似乎解释了,很多人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。奇怪的是,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抑郁症患者掩饰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和抑郁有关的几个阶段。
个阶段是抑郁情绪。所谓的抑郁情绪就是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,好像这个也是一片灰色的。不过,并不是说一个人一有抑郁情绪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,要知道,抑郁情绪是每个人都可能会体验到的情绪。
第二个阶段是抑郁状态。所谓的抑郁状态就是比较长时间地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里,譬如连续几个星期。在一个人遭遇亲人去世或突然失业之类的重大事件时,都很有可能会陷入抑郁状态里。
第三个阶段就是抑郁症。抑郁状态可以分不同的程度——轻度、中度、重度,如果抑郁状态是比较轻的,那多半还是可以勉强自己完成一些事情,但如果到了重度,就会影响到社会功能,比如成天躺在床上起不来——学生不能上课、上班族无法工作,在社会功能受损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。
好像有的人平时看上去一切都还算正常,怎么突然有就做出令人惊愕的事情来?那原因是比较复杂的——
■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主义倾向,不论取得了什么成就,他们还是会觉得自己不够好。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,抑郁症患者的主义倾向可能和早年的养育环境有关。举个例子来说,在你早年的养育环境里,父母若老觉得你不够好,久而久之,你也会觉得自己的确是不够好(很多时候是潜意识的),待长大,你就会把和父母的这种关系内化到自己身体里,就是说,别人这么苛刻地待你,你也会这么苛刻地待自己,即便你成家立业功成名就。
■另一个原因是,抑郁症患者对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其实是比较困难的。抑郁症患者大多追求,他们可能会觉得“如果我向别人求助,是不是代表我是一个不的人?”这导致了很多时候,抑郁症患者不会过多地去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困难或愤怒。要知道,抑郁更深层隐含的是一种愤怒情绪,这种愤怒的来源有很多,也许是因为“我觉得自己不够好,我对自己愤怒”;还有一种情况是,一个人好像各方面都挺的,也不需要别人帮助,但突然有他就爆发了。如是,抑郁症患者多半会更加觉着:“可能真的是我不够好,我不应该发脾气”。抑郁症患者在发脾气之后,他会内疚、羞愧、自责,但别人不知道,他也不会和别人说。
■第三是因为抑郁症患者的低自尊。低自尊和他所取得的成就其实没有太大的关系。其实,有些抑郁症患者能做很多事情,也有了很大的成就,但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够好,要不停地做各种各样的事情。一旦停下来,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空虚,体会不到自己的价值;一旦停下来,这种空虚感就会压垮整个人。
以上种种原因决定了,有些抑郁症患者极力掩饰自己的病情并拒绝寻求帮助,终导致,如果不是自杀没有人知道他患有重度抑郁症。
记得有抑郁症患者曾这样描述自己患抑郁症时的感受:感觉自己就像陷在泥潭里头,好像下面的泥拼命地要把自己往下拽,想挣脱出来却没有一丁点儿的力气……。对于他们来说,这个时候如若接收到一些负面信息,可能会诱使他们更深地陷在沉思的状态里,反复地去想一些不好的事情。
说到这我想到近些年地震比较多,几乎的电视台都是播放那种很惨烈的画面,我不知道你看到那样的画面会有什么样的感受?(心:很不舒服)对!事实上,像那种创伤性的场景或经历反复地呈现,无论是在电视上还是在文章里,对受众都有着相似的影响。想,如若受众本身就是一个抑郁症患者,他在过多地接收到这些负面消息后,他多半会更加地陷入自己的内心里头,只怕更难找到生活的希望了。
抑郁情绪的调节,根本的是扩大患者获得快乐的途径和方法。但我们有观察到,抑郁的人,情绪经常处于一种非常低落的状态,并因此而不愿作任何活动。这就是很多人所奇怪的——患抑郁症的人为什么那么“懒”!那,在这种情况下鼓励患者去做一些事情,会不会适得其反呢?
这里还要提一下的是抑郁症的轻度、中度和重度。
轻度的就是“我只是这段时间里状态不是太好,但我去做一些事情还是可以的”,也就是说,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影响不是很大。在这种情况下,提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,对患者是有帮助的。
但对于中度或重度患者来说,你越是说“你快好起来吧”,他越是没有办法好得起来,因为这会让他更加觉得“我真的是不够好,你们都让我好起来,但是我怎么做都做不到,这对我来说太困难了”。这并不是说这个人懒,也不是说这个人道德不好,而是因为抑郁症的确是一种病,它需要治疗。
如果一个人真的有体验过那种很深的抑郁情绪,他就会发现,在抑郁的时候,无论别人怎么说,他就是听不进去的。这也是为什么对于重度抑郁症患者,必须要用药。重度抑郁症患者是社会功能严重受损,而且在抑郁情绪很严重的时候,他几乎没有办法来做一些思考,而我们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需要来访者能够去思考一些东西、领悟一些东西的。所以呢,在患者有很严重的抑郁情绪时,我们首先要做的是,给他们服用一些药物让他的情绪稍作改善,能够比较冷静地去思考别人说的话,借此能在他心理层面做一些工作。
那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呢?
事实上,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,他们需要的并不是马上得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,而是和他们情绪的一种连接。
我不记得是哪部电影里头有个这样的情节:有个男的可能是丧失了亲人,他的朋友想要去帮助他,不是讲一大堆“应该这样”、“应该那样”的话,而是就默默地坐在那儿,静静地陪着。想来,我们要帮助一个人,好的方法不是把我们认为对的东西强加给他,重要的是要了解到他需要什么样的帮助。
记得有学者说过,抑郁症对当事人来说,不仅是痛苦有害的,同时也是“有利”的,因为抑郁症起到了“强制保护”的作用。在该学者看来,如果没有抑郁情绪这样的“刹车提醒机制”,我们的生命跑车一定会是越跑越快,终也一定会起火、烧毁,即极度,耗竭而亡。想问的是,这样的提法是心理治疗上试图从乐观的角度诠释抑郁症呢,还是有现实的依据?
上面说到要给予抑郁症患者一定的时间,其实就是和这个保护机制有关。从心理动力学角度来看,抑郁其实是对丧失的一种哀悼。如果说一个人抑郁了,你让他赶快好起来,就等于剥夺了他对丧失的哀悼;如果他缺乏了这种哀悼,可能因此一辈子都会重复在丧失的模式里。
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丧失,譬如亲人去世、恋爱失败、学习不好、丢了工作……而且每到一个新的年龄阶段都会有丧失——40岁和30岁的状态就大不一样。这方方面面的丧失会让我们感到失落、悲伤甚至绝望,这时,抑郁就是保护我们机体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。因为,在丧失的状态下如果出现了抑郁情绪,那么我们会相应地减少机体活动,这就起到了“踩刹车”的作用。
心理治疗的一个基本假设是,相比回避、麻痹等方法,搞明白一个痛苦是怎么回事,能帮助人获得控制感,减少痛苦程度,并使改变成为可能。但为什么对于抑郁症,尤其是重度抑郁症,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呢?是因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已失控了吗?
对于抑郁症的治疗,外通行的做法是:
对于轻度抑郁症,做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即可;
如果是中度抑郁症,可以做心理治疗,但好还是配合药物治疗;
到了重度抑郁症,尤其是发现有自残行为的,是一定要住院治疗的,待他抑郁情绪控制下来以后再配合恰当的心理治疗。
对于重度抑郁症,为什么单纯的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呢?那是因为重度抑郁症多半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功能。譬如,有位母亲患了重度抑郁症,整个人都沉浸在特别不好的状态里,觉得自己有罪,甚至觉得吃饭都有罪,她想到自杀,但又怕死后孩子没人照顾,因此她可能先把孩子杀了,然后自杀。所以说,重度抑郁症患者大的不良后果就是自杀甚至扩大性自杀。
在这,对于抑郁症患者石家庄长江心理医院闫彩然医师有几点建议:
,可以寻求支持。记得有这样一个研究:有两组被试,每个被试脚踝上都绑有电极,施加电击刺激,一组被试旁边站着与他有亲密关系的人手拉着手,而另一组没有,实验显示前一组被试的感受会好很多。所以呢,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,如果有亲密关系的支持,对病情恢复会大有帮助。
第二,抑郁症患者需要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。无论是对家人还是对朋友。
第三,寻求专业帮助。抑郁症不是道德问题,而是一种病。精神科医生可以给患者做一个评估,看看他处在什么情况,如果各方面比较符合做心理治疗,他便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帮助。
第四,可以设定一些具体的小的目标。不需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,要接纳自己不的部分,目标不要定太大。
抑郁不可怕,生病这没什么见不得人,扛并不是解决的办法,因为这绝非是一个用意志就可以对抗的疾病!过去我们无法改变,至少,现在的你不该困顿在抑郁的泥潭里,积极面对,才是战胜它的的出路!
- 上一篇:轻度抑郁症的表现 让你摆脱抑郁
- 下一篇:造成抑郁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